欢迎光临中国美容养生!
注册 登录

王鹤滨谈如何确定肥胖程度

   日期:2022-06-27     浏览:2    评论:0    
核心提示:从医学上划分,肥胖可以分为内脏脂肪型肥胖和皮下脂肪型肥胖,前者人的体形如橄榄,又称为啤酒肚型肥胖;后者人的体形如鸭梨,脂
  从医学上划分,肥胖可以分为内脏脂肪型肥胖和皮下脂肪型肥胖,前者人的体形如橄榄,又称为啤酒肚型肥胖;后者人的体形如鸭梨,脂肪主要堆积在臀部、腰部。

    判断肥胖的方法有多种,比较简单易行而又能反映实际情况的方法,我们选择其中三种供读者参考。

 

    ●相对标准体重法

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方法,虽然此法是依据欧洲人的体格制定的,但大体上可供中国人参考。它与亚洲成年人肥胖度的测定结果比较缩小5个百分点,女性则相同。

 

    肥胖度 = ((实际体重一标准堡型)/标准体重)×100%

    O正常范围:肥胖度为±10%

    O肥胖:肥胖度> 20%,其中:

    ◎轻度肥胖:肥胖度20%—30%

    ◎中度肥胖:肥胖度30%—50%

    ◎重度肥胖:肥胖度> 50%

    ◎病态肥胖:肥胖度> 100%

    这种方法中适用的标准体重,有三种计算方法:

    O标准体重=身高-100

    O标准体重=身高-105

O标准体重=(身高-105)×0.9

 

    ●体重指数(BMI)方法

    体重指数=体重(公斤)/身高(M)2。(注:身高的平方)

    这种方法是1 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:

    O体重过低,体重指数≤18.5

    O正常体重,体重指数18.5—24.9

    O超重体重,体重指数≤25

    O肥壮前期,体重揩数23—24.9

    O肥胖I度,体重指数25—29.9

    O肥胖Ⅱ度,体重指数≤30

    O肥胖Ⅲ度,体重指数≥40

注:2002年7月,国际卫生组织规定,亚洲人的体重指标,越过23即视为超重。

 

    ●测定腰围方法

    测定腰围能反映脂肪的沉积部位,它是从体表测知内脏脂肪沉积的简易的方法。根据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:欧洲人,成年男性不超过94厘米,女性不超过80厘米;亚太地区的人,男性不超过90厘米,女性不超过80厘米为正常。

   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建议,必须控制体重的人群为以下五类:

    O体重指数> 30者。

    O体重指数为25-30,但伴腹型脂肪分布,或者已有两种以上肥胖并发症。

    O男性腰围> 102厘米者,女性腰围>88厘米者。

    O肥胖出现合并症、Ⅱ型糖尿病、高血脂、高血压者。

O肥胖度> 25,伴有吸烟等危险因素者。

 

    现代医学发现,致人肥胖的原因,主要有以下几条:

    第一,遗传因素。现在医学研究已经发现,遗传基因是导致人体肥胖的一个重要因素。在正常的生理条件,有已知的三个因素影响食物的摄人:胃壁互相摩擦,产生饥饿感,要求进食;当胃容物充满时,产生饱满感,拒绝进食;当摄入食物达到一定量时,体内的脂肪细胞会产生一种抗肥胖的激素,称作“瘦素激素”,传达给大脑,大脑接到信号后,便发出指令,停止进食,同时发出信号,停止吸收脂肪。这些生理反应,都是将信号传人神经中枢,神经中枢再发出指令应对。反之,血液中吸收的血糖(由食物营养转化而被人体所吸收的)多时,就会向脂肪转化。在这个过程中,如果遗传因子缺乏由脂肪产生的瘦素激素时,就没有信号传人大脑,大脑也就不能发出停止进食、停止对脂肪吸收的指令,或者使人不能产生饱满感。这种主要由遗传机制部分缺陷造成的肥胖,称为遗传性肥胖。

 

这里我举几个例子来说明遗传的现实意义。你的健康水平,不仅关系到你的健康、寿命,而且影响到下一代,这对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和个人的体质,是何等的重要啊。

 

还在几十年前,作者读过一则报道:北爱尔兰的小马,将其移放到水草丰满的南美放养,传到第三代时,即可转化为大马了!

 

另一个例子,我的老伴是广东梅县客家人,她称得上是“小广东”了,加上营养不足,发育不起来。我的个头也不高,青壮年时1.7米,我们的两个儿子,都未能超过1.7米,而第三代的孙子,都超过了1.75,这说明饮食营养改善了。

 

再一个例子,我老伴的表兄弟们,他们的祖辈到印尼谋生,结果发现,表兄弟的肤色和容貌上已经带有印尼人的特征了,我们戏称“带了番性”。

 

    以上三个例子,都说明后天获得,可以改变遗传基因。这个道理是很明显的,没有基因的变化,也就停止了进化。

 

    北京市15岁以上的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5%,这个抽样检查的数字是很惊人的,表明北京市居民中有1/4是高血压患者。与四年前的抽样调查相比,患病率上升了两个百分点。有的专家认为,儿童原发性高血压,有家族史或称遗传因素的,占50%以上。肥胖儿童患高血压的危险度是非肥胖儿童的3倍。因为,肥胖儿童体积大,代谢总量及身体的耗氧量增加,从而加大了心脏的负担,血压随之升高。青春期高血压、致命性心脏病发病率比正常人高两倍以上,美国人研究表明,青年人高血压患者的远期死亡率增高(《北京青年报》记者赵新墙报道,2004年10月18日)。

 

    第一,现代医学已经证明,后天肥胖起来的人群中,有一半的人能够把肥胖的因子储存于基因之中传递给他们的下一代。

 

    第二,超能量、多脂肪的摄入。从肥胖的后天因素看,超能量、多脂肪的摄入是多数人肥胖起来的重要原因。摄入超能量、多脂肪的食物,同时又缺乏消耗多余能量的体力活动,所以导致身体逐渐发起“福”来。

 

    第三,精神高度集中、紧张,也易引起身体的肥胖。医学研究表明,当人处于高度的精神紧张状态或超负荷的脑力劳动时,可以导致体内新陈代谢失常,容易引起内脏脂肪蓄积起来,形成内脏脂肪型肥胖。工作繁重,精神长期处于高度集中紧张状态,这也是导致身体逐渐肥胖的原因。

 

第四,我想,年龄的增加,代谢机能的降低,对老年人来说,也是易超重的原因之一。

 

    第五,进食太快,不“细嚼慢咽”。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间,有着非常紧密而严格的信息联系,可以说是个非常科学、严谨而通畅的信息系统。当食物进入到口腔内,从咀嚼起,就开始了对食物的消化过程。食物在口中最少要咀嚼十二三下(有人提倡每口饭咀嚼三十下)后再吞咽,充分发挥唾液的功能,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搅拌,使得多糖类的面食、米饭、土豆等食物被唾液中的淀粉酶所消化,部分转换成了葡萄糖被吸收到血液中。血液中的葡萄糖值一升高,机体会便产生“饱满感”,提示我们所摄人的食品量够了。

 

    慢性格的人,吃起饭来慢慢腾腾,一口饭要吃较长时间,这给进食者带来的好处是:食物在口腔中就开始了部分消化,随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被慢慢吸收,即血液中的葡萄糖值渐渐地升高,早给大脑传递去了信息,食物可以不再进口了。所以慢性子的人常常不会吃得过胖,多数是偏瘦的。反之,当人进食太快时,囫囵吞下的食物,因为没有按照正常的程序一步一步逐渐消化食物,所以还没有等机体产生“饱满感”而已经摄进了过多的食物,成为了使人致胖的原因。

 

    从医学角度说,我不主张进食太快、一口吃得太多。这些都有惨痛的教训,有的人吃鱼太快,使得大的鱼刺横卡在食道,造成了大血管破裂致死,甚至听说有的老年人竟因一大口香蕉被吞入气管窒息而死的惨事。老年人进食时尤其要注意,比如太刺激性的食物,如太辣的辣椒、芥末等,其刺激性的气味被吸到气管时,都会引起长时间的咳嗽。如果把这些刺激性强的作料连带食物吸到气管里,真可能有生命危险。如果是细嚼、慢咽,便不会引起上述的危险。

 

    也见有的人把吞食当做游戏,如把花生米、糖豆等抛向空中,然后让它落到口中。要知道,有的人竟因此丧失生命,即因呼吸的差误将花生米或糖豆吸人气道。 

 
打赏
 
更多>同类资讯
0相关评论
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
点击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