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晨练勿早须防寒
《黄帝内经》云:“逆之则灾害生,从之则苛疾不起。”此时养生当遵循阴阳之道,顺应气机降敛之势,所以晨练“必待日光”,不宜过早,以利于阳气的藏养。冬季阳消阴长,人体的阴精阳气也处于收敛内养的状态。同时,运动强度也不宜过大,以防过汗,伤津耗气而损害身体。体能消耗较大的器械运动则不适宜。
饮食宜平和勿辛辣
冬季食养应遵循“秋冬养阴”“无扰乎阳”的原则,以温和平补为宜。过于辛辣燥热的食品容易耗伤阴液,过油腻或重口味的菜式容易加重胃肠道负担,均不宜多食。时下气候干燥,人们容易出现口干、眼干、鼻干、皮肤干等阴伤症状,因此食补养身还需注意养阴润燥,宜多吃大白菜、菠菜、白萝卜、鲜枣、石榴、苹果、柑橘、柿子等应季果蔬,既可补充机体水分,又能调节胃肠道功能,促进消化。
黑色食物益肾气
肾为先天之本,内寄命门之火,“主封藏”,具有贮存、潜藏精气的功能,与冬气相应。因而冬季应当顺应自然界气机伏潜的趋势,注重补养肾气以助阳气固封。饮食乃是健康之根本,若能根据具体情况善用食物调养,并不输于药疗的功效。冬季养生重视补肾,而“黑色入肾”,故以食“黑”为补。如黑米滋阴补肾、健脾养肝;黑豆补肝肾、强筋骨;黑芝麻滋肝养肾、明目黑发;黑枣平胃健脾、补肾填髓;黑木耳滋阴润肺、养胃补肾等,此类黑色食材皆是秋冬之交养肾补虚之佳品。
“艾”护阳气正当时
冬季进补除了食补以外,艾灸也是相当不错的手段。艾灸能益气温阳,使正气充盛而邪不能害,故能起到很好的扶正祛邪、保健防病、养生益寿的效果。下肢的足三里、三阴交、涌泉,腹部的神阙、气海、关元,背部的大椎、命门、肾俞等皆是常用的强身保健要穴。
施灸的顺序常是先灸上部,后灸下部;先灸背部,后灸腹部;先灸头身,后灸四肢;先灸阳经,后灸阴经。艾灸操作简单,适合个人在家操作,最常用的艾灸方法是将艾条燃着一端,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,距离皮肤2~3cm进行熏灸。一般每个部位灸10分钟,操作时要保持合适的温度,以受灸者感觉舒适为佳,并以施灸部位皮肤出现红晕为度。糖尿病患者由于皮肤感觉容易减退,施灸时要特别注意,避免灼伤。孕妇少腹部禁灸。